妙手醫生
肝源性胃病是由于乙肝病毒侵入人體胃部引起的胃黏膜損害所致。乙肝病毒是一種泛嗜性(廣泛侵害性)病毒,除侵犯肝臟外,侵犯胃黏膜為其常見的肝外損害。乙肝并發胃黏膜損害的發生率高達80%以上,且黏膜病變彌漫而廣泛,以胃底、胃體部為主。肝源性胃病的機理可能有下面三種因素: (1) 由于肝炎病毒具有泛嗜性,存在于胃黏膜內,其形成免疫復合物在胃與十二指腸黏膜基底 微血管 沉積造成局部免疫反 應; (2) 因肝功能減退,對激素滅活減少,造成 內分泌紊亂 、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等均可使胃、十二指腸黏膜受損,幽門螺桿菌易于感染,進一步損害胃黏膜屏 障; (3) 胃酸及 膽汁 反 流 ,容易造成胃與十二指腸的炎性改變,出現一系列消化道癥狀及病變。肝源性胃炎建議檢查乙肝5項腹部彩超,可以確診,檢查有腎病綜合征癥狀,具體需要看癥狀是否嚴重,通常腎病綜合征病人會有大量尿蛋白出現,而且身體會出現高度水腫,還容易出現高脂血癥。如果嚴重的話還會危及生命的。所以需要盡早接受對應治療。
此病癥狀表現為胃脘部疼痛、泛酸、噯氣、惡心、嘔吐等。 久病患者,脾氣虛弱,血行郁滯,加之肝氣郁結,邪熱內擾,營衛郁遏,致使血瘀,出現胃黏膜糜爛或潰瘍,痛有定處,脈絡受損可見嘔血或便血。臨床觀察表明,肝源性胃病有增多趨勢,有報告對56例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進行胃鏡檢查,發現胃及十指腸黏膜損傷率高達92.86%,其中淺表性胃炎34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1例,單純十二指腸炎4例,萎縮性胃炎2例,胃潰瘍1例。有人對15例肝病患者進行胃黏膜活檢,證實血清HBV陽性者的胃黏膜內有HBsAg的存在,特別是大三陽者,胃黏膜中HBsAg陽性率高達80%~100%.
一旦出現上腹部不適、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泛酸、燒心、惡心和嘔吐等癥狀,就要高度警惕。此時不僅要檢查肝功能,還需要做個胃鏡和幽門螺桿菌檢查,如果胃鏡提示為肝源性胃病,則需要及時治療。
肝原性胃病病的飲食要求:選用易于消化、營養豐富的保護性食品,如牛奶、蛋類、魚類、瘦肉類、豆類食品及新鮮蔬菜水果等。應少食多餐,定時定量進食;避免過甜、過咸、過酸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減少粗糙、過硬食物對胃黏膜的刺激;烹調不用油煎油炸方法;不吃過冷或過熱的食物。病情穩定后,主食可吃軟米飯、面包、發糕、饅頭干,也可吃面條、面片等。副食則需燒爛、制軟,可吃燴肉丸、肉末豆腐、芙蓉里脊、清蒸魚、炒碎青菜葉、燒冬瓜、燴豆腐丁、汆丸子、西紅柿炒雞蛋等。每日5餐,3次正餐,2次加餐。
日常生活中養胃健脾特別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切忌亂用傷胃藥物,乙肝患者一定要慎用水楊酸制劑,例如阿司匹林等;不用激素類藥物。第二,心情舒暢,樂觀豁達,積極參加文體活動,杜絕焦慮、緊張、失眠。第三,生活規律,起居有常,勞逸結合。第四,飲食有節,拒絕煙酒。不要暴飲暴食,少食辛辣刺激食品,避免酸性刺激食物,不要多喝咖啡、濃茶。吃飯時細嚼慢咽,避免急食,咀嚼可以增加唾液分泌,唾液可以稀釋中和胃酸,并提高黏膜屏障作用。有規律地定時進食,以維持正常的消化活動規律。餐間避免零食,睡前不宜進食。飲食不要過飽,以防止胃竇部過度擴張而增加胃泌素分泌。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