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云醫
作者:楊婧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隨著年齡增長房顫的發生率不斷增加,75歲以上人群可達10%。房顫時心房激動的頻率達300~600次/分,心跳頻率往往快而且不規則,有時候可達100~160次/分,不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絕對不整齊,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縮功能。房顫患病率還與冠心病、高血壓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關系。
房顫常見的病因包括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臟外科手術、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栓塞、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與飲酒、精神緊張、水電解質紊亂、嚴重感染等有關;此外還可以合并有其他類型心律失常。
房顫的主要癥狀有哪些呢?
房顫主要是有心悸,眩暈,頭部不適和氣短的癥狀。房顫一般與體重,情緒,過分勞累所導致的,一般出現房顫則是危險的信號,可能會引起心肌梗塞的發生。
房顫一般分為繼發性或者是永久性的,建議可以去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并且每年都要進行體檢,可以排除其他疾病的發生。
房顫時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而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后可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導致腦栓塞(腦卒中)、肢體動脈栓塞(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顫患者腦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擴大等。
血栓形成與栓塞是房顫最主要和最嚴重的并發癥.房顫時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而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后可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導致腦栓塞(中風、偏癱)、肢體動脈栓塞(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
另外,心房收縮功能喪失和長期心率增快可導致心力衰竭,增加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倍)。
房顫怎么治療?
房顫治療的目標除了預防血栓栓塞并發癥以外,仍為滿意控制心室率、恢復竇性心律并防止其復發。
1、恢復竇性心律:是房顫治療的最佳結果。(方法:電轉復,射頻消融術,藥物)
2、對于不能恢復竇性心律的房顫病人,可以應用藥物控制較快的心室率。
3、如果不能恢復竇性心律,可以應用抗凝藥物預防血栓形成和中風的發生。
治療房顫的藥物有很多,主要是根據藥物的作用途徑不一樣,作用效果不一樣,分為以下幾大類。
一,控制房顫心室率的藥物:β受體拮抗劑,比如美托洛爾,非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比如地爾硫卓,洋地黃制劑,比如地高辛。
洋地黃類藥物,減慢心室率的同時有正性肌力作用,可用于心功能不全的房顫病人。因洋地黃類藥物減慢心室率的機制是通過興奮迷走神經,間接作用于房室結,延長其不應期,增加隱匿傳導,所以洋地黃類藥物可滿意控制 睡眠 與靜息時房顫的心室率。而在活動時交感神經占優勢或在 肺心病 、 哮喘 、急性左 心衰 竭、圍手術期等危重急癥時,交感神經興奮狀況下,洋地黃類藥物療效有限。
β受體阻滯劑,可拮抗交感神經活性。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通過阻斷鈣離子通道而減慢房室傳導,減慢心室率,不但對睡眠或靜息狀態,而且對運動時的房顫均可有效控制心室率。
二,維持竇性心律的藥物,一般是用胺碘酮。
三,轉復房顫的藥物包括幾大類:1A類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像是奎尼丁,普魯卡因胺,1C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像是普羅帕酮,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主要是胺碘酮。
四,預防血栓栓塞事件發生的藥物,因為房顫容易形成血栓,所以需要應用抗凝劑,一般選擇的是華法林,利伐沙班,達比加群等,華法林因使用不方便和不良反應等方面的原因已經逐漸減少使用。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
飲食:不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動物油、肥肉、蛋黃、螃蟹、魚子等。
情緒:心胸開闊,精神放松,平和穩定,過度緊張尤其容易誘發心律失常。不宜晚睡,睡前不宜過度興奮,生活節奏放慢拍子。
健身:可進行一些輕松愉快又不至于增加心臟負擔的全身性活動,如跳交誼舞、做廣播操、打太極拳,養魚、種花、散步、保健操、練氣功等。
自我監測:經常數脈搏和心率,掌握病情變化, 房顫時心室率控制標準為靜息時60-80次/分,運動時90-115次/分。定期查心電圖,以明確心律失常的情況.房顫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前驅癥狀),如心悸感,摸脈有“缺脈”增多,此時應及時就醫可防患于未然。
(以上內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