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
剛進入深秋,早晚溫差變大,不少人到門診就診。其中一位67歲的張女士一進門就說:“醫生,近來天氣變涼,我這頭暈、煩躁,還有失眠的癥狀也頻繁出現,再來就是這兩天感覺自己的血壓也不穩定,您幫我量量吧!在家測量自己的血壓時一般下午血壓最高,白天比晚上高,血壓的這種變化和溫度有關嗎?”果然,我給他量了之后,血壓值160/100mmHg,難怪會出現這些癥狀。通過了解,知道張女士有基礎病慢性腎病,高血壓也是慢性腎病引起,最后,張女士追問:降壓藥有哪些?降壓藥什么時候吃最好?那今天就一起為大家講解一下。
氣溫也是影響血壓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
一般秋冬季血壓較高,波動也大,而夏季則稍低、血壓較平穩。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呢?
其實這種血壓波動與室外溫度是有關的,當室外的溫度較低或者季節更換,天氣越發涼爽而高血壓患者沒有意識到添衣或者保暖,此時,外界的變化、氣溫的降低,會使人體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會分泌兒茶酚胺類物質以抵御寒冷的環境,這種物質它會加快心率及收縮外周血管,就會導致血壓升高。
而血壓升高表現在高血壓患者的表現就包括張女士的情況,頭暈、煩躁、失眠等癥狀,那一般高血壓有哪些臨床表現呢?
高血壓的常見臨床表現需重視
在有癥狀的高血壓患者中常見臨床癥狀有頭痛、頭暈、疲勞、乏力、心悸、頸項疼痛、后枕部及耳顳部搏動感等;
一部分患者表現為神經系統癥狀如失眠、健忘、耳鳴、記憶力減退、神經質等;
部分則表現為相應器官功能障礙,如視物模糊,胸悶、心絞痛、多尿等;
高血壓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頭痛、頭暈癥狀于血壓突然升高時明顯,當血壓下降后上述癥狀緩解。
張女士及時就醫、找到血壓升高的根源問題,降低并發癥的發作風險,是需要高血壓患者學習的一點,有很多患者習慣忍,要知道,忍是無法解決問題的,需及時就醫、遵醫囑服藥。下面繼續張女士的提問來解答降壓藥有哪些?降壓藥什么時候吃最好?
正所謂道路千千萬,降壓藥物亦有多類,需優選最適宜
常用的降壓藥物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鈣通道阻滯劑(CCB)、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但是需要根據特殊人群的類型、合并癥,選擇常規用藥、聯合用藥還是單片復方制劑降壓藥(SPC),以文中提及的患者張女士為例,有腎性高血壓病的這類患者,適宜長效單片復方制劑降壓藥組合ACEI/ARB+CCB或DIU,如氨氯地平貝那普利片(Ⅱ)(地奧氨貝),該藥是ACEI與CCB的結合,優勢如下:
1、組成地奧氨貝的兩個長效降壓的成分,都是臨床中特別常用的降壓藥,沒有絕對的禁忌癥,相當于多種降壓機制共同起作用,而且對糖脂代謝均無不良影響;
2、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具有獨立于降壓之外的腎臟保護作用,針對腎性高血壓患者,具有明顯的腎臟保護作用、延緩腎臟病變的進展;鈣離子拮抗劑(CCB)是我國單藥治療中使用最廣泛的降壓藥;
3、氨氯地平貝那普利片(Ⅱ)(地奧氨貝)可以全面保護靶器官,是《2020ISH國際高血壓指南》中推薦的最佳SPC起始治療的首選(A+C)。
關于降壓藥什么時候吃最好?就要看人體的兩個血壓峰值,人體血壓上午8-10時,下午3-6時為最高,中午降低,而夜間為最低,因此晨峰降壓服藥法能保持人體血壓相對穩定,類似張女士這種病人白天的血壓平均值比夜間的高,血壓高峰多數在下午,稱之謂勺型高血壓,服藥時間一般宜在早上。
但如果是另外一種情況,患者早晨覺醒后至10點鐘以前血壓最高,表現為血壓晨峰現象,稱之謂晨間型高血壓,此時,鑒于早晨是心腦血管病高發時間段,為了避免出現早晨血壓驟然增高,服藥時間應放在晚上,或在晚上的劑量應加強。
對于非勺型高血壓,就是夜間血壓高于白天的狀態,應該調整降壓藥為晚上服用,使血藥峰濃度作用時間與血壓升高的時間盡量一致。
根據文中所講述的,高血壓患者要按時按量服藥,不得私自調整藥量,要遵循醫囑。并且保持心情開朗和情緒穩定,少生氣,這樣對于預防高血壓也有很大的幫助。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