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云醫
僅在歐盟,去年就有78,800名男性死于前列腺癌。雖然早期發現的腫瘤通常可以通過手術和放射療法完全清除,但如果癌癥進一步轉移,成功治療的可能性就會降低。目前,醫生無法預測患者的藥物反應或治療耐藥性。
由伯爾尼大學和伯爾尼學院的生物醫學研究系(DBMR)泌尿外科研究實驗室的PD Marianna Kruithof-de Julio博士領導的團隊已開發出一種新的策略,可以產生可有助于前列腺癌的類器官評估治療反應。他們的工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該論文的兩位主要合著者Sofia Karkampouna博士和Federico La Manna博士花費了一年半的時間來優化和有效地制定患者衍生類器官的方法并對其進行詳細的表征。此外,他們與NEXUS個性化健康技術合作,精心開發了用于藥物測試的中通量篩選。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由PD Kruithof-de Julio博士領導的研究人員證明,源自患者的類器官可保留其起源的前列腺癌的相關特征:它們不僅具有相同的基因突變,而且具有相似的基因活性模式。
PD Kruithof-de Julio博士和她的合作者首先開發了一種新的,可用于治療的,源自患者的早期異種移植物,然后在該模型和其他實驗腫瘤模型的類器官上測試了74種不同的藥物-鑒定出13種降低前列腺癌細胞生存力的化合物。
然后,研究人員測試了這些化合物對五名前列腺癌患者類器官中的功效:兩名患有早期腫瘤,三名患有晚期轉移性腫瘤。有趣的是,到目前為止,已獲批準用于治療白血病的命中帕納替尼在減少類器官的生存力和體內腫瘤生長方面特別有效。
但是,對于PD Kruithof-de Julio博士而言,這些結果的意義不僅在于藥物用途的改變,更重要的是在于促進醫學界可以采用的方法。“我們的結果為個性化醫學鋪平了道路。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僅回顧性分析了五名患者的數據,” Kruithof-de Julio說。“但我們清楚地表明,該方法在原則上是可行的。可以在兩周內完成類器官的生長和藥物測試,這與臨床決策是一致的。與Inselspital泌尿科合作,我們現在已經能夠在幾種情況下證明這一點。”
塔爾曼說:“在我的臨床活動中,我經常遇到對治療無反應或不知道要使用哪種治療方法的腫瘤。” “這是朝著個性化醫學方向邁出的又一步,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許能夠針對腫瘤調整治療方法,并更好地了解其生物學。”通過這種方法,研究人員希望以更少的副作用和更少的費用更有效地治療患者。
原始出處:
Sofia Karkampouna et al, 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 and organoids model therapy response in prostate cancer,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DOI: 10.1038/s41467-021-21300-6
來源:轉化醫學。轉載出于傳播更多資訊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刪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