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云醫
作者:范寅泰北京安定醫院
近30多年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顯著增加,18歲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達到11.2%,但糖尿病的知曉率、治療率仍處于較低水平,糖尿病已成為嚴重影響國民健康的公共問題。而糖尿病患者通過改變生活方式,接受社區——醫院規范化管理,可使血糖控制良好,延緩疾病進展,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全身性、代謝性、進展性疾病,以血糖升高為特征。是由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礙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可引起多系統損害,導致眼、腎、神經、心臟、血管等組織器官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功能減退及衰竭,病情嚴重或應激時可發生急性嚴重代謝紊亂,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等,該病使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壽命縮短,病死率增高,應積極防治。糖尿病病主要的人群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者,49歲以后進展較快,不過最近幾年,糖尿病的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糖尿病的鑒別診斷包括:
典型癥狀: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減輕
不典型癥狀:皮膚瘙癢、饑餓、視物模糊、乏力等
糖尿病大部分也可能不表現任何癥狀,僅于健康檢查或因各種疾病就診化驗時發現高血糖。典型糖尿病癥狀加上隨機血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或加上OGTT2h血糖≧11.0mmol/l,或加上HbA1c≧6.5%。
糖尿病的危險飲食主要有以下八點:
1.年齡≧40歲是糖尿病發病的高危人群。
2.有糖尿病家庭史,父母都有或一方有糖尿病,孩子得糖尿病的幾率比普通人要大。
3.有高血壓或心腦血管疾病者。
4.肥胖體重指數(BMI)≧24kg/㎡或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
5.生活方式不規律,運動少,精神壓力大,飲食不規律,高血壓、血脂不正常的人都容易得糖尿病。
6.有巨大兒分娩史或有妊娠糖尿病史者。
7.有多囊卵巢綜合癥病史的女性。
8.長期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或抗抑郁癥藥物治療等。
得了糖尿病要積極治療,治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飲食治療
按患者性別、年齡和身高計算總熱量,設計營養餐。
二、運動治療
應進行有規律的合適運動。根據年齡、性別、體力、病情及有無并發癥等不同條件,循序漸進和長期堅持。對1型糖尿病患者,體育鍛煉宜在餐后進行,運動量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對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適當運動有利于減輕體重,提高胰島素敏感性,但如有心、腦血管疾病或嚴重微血管病變者,亦應按具體情況作妥善安排。
三、病情監測
定期監測血糖,并建議患者應用便攜式血糖計進行自我監測血糖,每3到6個月定期復查HbA1c,了解血糖總體控制情況,及時調整方案,每年1-2次全面復查,了解血脂以及心、腎、神經和眼底情況,盡早發現有關并發癥,給予相應干預。
四、藥物控制
口服降糖藥:每種藥的適用對象不同,根據個人而異。
胰島素適用:1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藥失效的2型糖尿病,尤其是消瘦者;口服降糖藥物主要有:一、使用磺脲類的降糖藥物,代表藥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齊特、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喹酮等降糖藥物,主要是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一線降糖藥物。二、使用二甲雙胍類的降糖藥物,這是指南首選的降糖藥物,代表藥物有二甲雙胍片和二甲雙胍緩釋片。三、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代表藥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主要是降低三餐后的血糖。四、代表藥物有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藥物。四、使用新型的降糖藥物,主要有DPP-4抑制劑,比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韋格列汀,還有GLP-1受體激動劑,代表有利拉魯肽等藥物。
五、健康教育
對患者和家屬耐心宣教,使其認識到糖尿病是終身疾病,干預需持之以恒。讓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礎知識和控制要求,學會測定或正確使用便攜式血糖計,掌握醫學營養具體措施,使用降糖藥物注意事項等。
(以上內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