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醫生
作者:王曉梅 北京市通州區玉橋街道玉橋社區衛生服務站
術后疼痛發生比例高。在一項多中心研究中納入了3120例手術患者,術后6個月時疼痛發生概率高達40%,術后12個月時,疼痛發生概率高達35%。在中、重度術后疼痛患者中,分別有35.4% 和57.1% 的患者出現神經性疼痛癥狀。6個月和12個月時的功能損害隨著疼痛的嚴重程度和神經病變特征的存在而增加。
在另一項研究中也發現術后慢性疼痛中嚴重疼痛發生率可達2%~10%。
骨科常見的疼痛包括截肢后慢性疼痛、脊柱手術疼痛綜合征、關節成形術后慢性疼痛。截肢手術后的慢性疼痛普遍存在,患者常常存在十分嚴重的幻覺和幻肢痛,據報道可達51%~85%,殘肢痛的發生率達45%~74%。脊柱手術疼痛綜合征是腰椎手術后持續反復的腰背部疼痛,伴或不伴神經根性疼痛。神經病理性疼痛是一種常見的特征,腰椎手術患者的FBSS發生率為10%~40%。關節置換手術的術后疼痛在骨科手術患者中比較常見。膝和髖關節置換術后1年慢性疼痛的發生率,分約別為53%和38%。
在外科手術后急性疼痛發生率非常高且疼痛劇烈。其中許多患者由于疼痛緩解不佳,逐漸轉化為慢性疼痛,發生率約為5%~85%,并且可持續數周到數年。
術后急性疼痛及其發展與慢性疼痛之間的顯著相關性,術后急性疼痛可能是發生慢性疼痛的預示。術后急性疼痛的發生及嚴重程度與CPSP的發生存在相關性,對急性疼痛的有效控制可能會降低CPSP的發生。
對于術后疼痛,現在臨床較常用的鎮痛方式包括超前鎮痛及多模式鎮痛。超前鎮痛是指在術前給予鎮痛治療以減輕因手術強烈刺激所致的中樞神經元興奮和由此而引發的中樞敏化,從而消除術后的異常感受性而達到術后鎮痛目的,常用藥物包括阿片類藥物、局麻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等。多模式鎮痛是指根據鎮痛藥物不同的機制聯合用藥已達到鎮痛的效果,常用的藥物包括超前鎮痛、非甾體抗炎藥、神經調節劑加巴噴丁和普瑞巴林、對乙酰氨基酚和延長作用局部麻醉。
普瑞巴林作為第二代鈣通道調節劑,可以通過調節突觸的鈣離子內流,緩解中樞敏化
中外的各大指南中也指出鈣離子通道調節劑可作為神經病理性疼痛的一線用藥
2016年 美國指南指出脊柱融合術-多模式鎮痛中使用普瑞巴林不但可以減少阿片類藥物用量還可以減輕術后疼痛。
一篇meta分析共納入535例手術患者,其中普瑞巴林組 294例,對照組 241例。觀察患者在 12 小時、24 小時和 48 小時休息或活動時的VAS 評分,在 24 小時和 48 小時累積嗎啡用量,以及惡心、鎮靜、頭暈、頭痛和視力障礙等并發癥發生率。在研究中我們發現普瑞巴林可降低術后12h、24h、48h休息及活動時疼痛程度
此之外普瑞巴林還可降低術后嗎啡用量,并減少術后鎮靜、頭痛、頭暈、視覺障礙的發生
對于關節手術的患者,一篇Meta分析共納入769例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并觀察圍手術期使用普瑞巴林或加巴噴丁對術后24小時和48小時的累積嗎啡消耗量和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的影響,以及嘔吐,惡心,頭暈和瘙癢等并發癥的發生率。研究發現普瑞巴林/加巴噴丁可減少累計嗎啡消耗量,除此之外還可減少術后惡心的發生
關于截肢術后幻肢痛,我國的綜述中提到截肢術后幻肢痛推薦聯合用藥,而普瑞巴林作為抗驚厥藥物可與阿片類藥物及三環類抗抑郁藥聯用
在圍手術期如何使用普瑞巴林?
一篇納入55項研究的meta分析研究了普瑞巴林不同用法用量對術后疼痛、阿片類藥物用量及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
研究發現靜息時普瑞巴林≤75 mg 多次給、100-150mg多次給藥,運動時普瑞巴林≤75 mg 多次給藥、300mg多次給藥可減輕術后24h疼痛
普瑞巴林100-150mg及普瑞巴林300mg可減少術后2h嗎啡用量
術后24h嗎啡用量在普瑞巴林各劑量組間無明顯差異
對今天的內容做一個總結
對于術后疼痛的患者普瑞巴林可以顯著提高鎮痛效果,預防中樞敏化,緩解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改善睡眠,并且可以減少阿片類藥物用量
在骨科常見的術后疼痛包括截肢后慢性疼痛、脊柱手術疼痛綜合征、關節成形術后慢性疼痛
具體用法為術前晚、術前1-2h、術日晚至術后3d口服普瑞巴林≤75 或100-150mg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