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醫生
作者:邱祖云 北京積水潭醫院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于中醫的“痹證”范疇,中 醫對其病因病機認識較早。早在《黃帝內經》中的 《素問 · 痹論篇》就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 痹。”《中藏經 ·論痹篇》也有:“痹者,風寒濕之氣 中于人臟腑之為也”的論述。由此可見最初中醫認 為痹癥的病因在于風寒濕三邪作用于人體而為病。 而《華氏中藏經》也論述道:“五臟六腑,感于邪氣, 亂于真氣,閉而不仁,故曰痹也。”外邪侵襲、內臟虧 虛,使患者經脈血閉阻不通,也出現痹證。《儒 門事親》曾有“痹病以濕熱為源,風寒為兼”相關論述。除了外邪和內因之外,痹病的病因病機還有其 他的原因,如《醫林改錯》就認為“痹癥有瘀血”,《丹 溪心法》提出“風濕與痰飲流注經絡而痛”。《類癥 治裁 ·痹癥論治》也曾論述:“痹久必有痰濕敗血瘀 滯經絡。”由此,中醫開始認識到痹證不僅是由外因 和內因導致,痹病病程綿長,難以治愈,和痰瘀互結 也有很大關系。由此可見,虛、寒、濕、熱、瘀為痹癥 病因病機之最關鍵,虛實夾雜,遷延難愈。
患者魯某,女,72 歲。因“雙手指關節疼痛 2 年,再發加重 1 周”前來就診。現病史:患者自訴 近 2 年來出現雙手指關節疼痛,活動時常感屈伸不 利,晨起時為甚,偶感麻木,后逐漸出現手指關節腫 脹變形,前往當地醫院就診,診斷“類風濕性關節 炎”,經治療病情較前緩解,1 周前受涼后出現腫痛 加重,雙手指關節明顯紅腫,遂來我院門診就診。大 小便正常,飲食欠佳,睡眠一般。查體:神清,雙手指 膚溫稍高,雙手食指、中指掌指關節、指間關節增粗 伴局部明顯壓痛,活動受限,屈伸不利,活動痛,脈沉 細,舌暗,苔白膩。實驗室檢查: 類風濕因子陽性。
臨床辨證認為,該患者辨病西醫診斷:類風濕 性關節炎,中醫診斷:痹證,證型:肝腎虧虛,寒濕 痹阻證,治法:補益肝腎,祛風除濕,通經止痛,給 予舒筋通痹自擬方治療,具體用藥:獨活 15 g,熟地 10 g,秦艽 10 g,牛膝 10 g,桂枝 10 g,淫羊藿 10 g, 威靈仙 10 g,骨碎補 10 g,狗脊 10 g,伸筋草 10 g,細 辛 6 g,杜仲 10 g,防風 10 g,甘草 6 g。14 d 為一療程,再來復診。服藥 1 個療程后來我院門診復診,患者 自訴疼痛較前明顯緩解,活動較前改善,晨起時僵 硬感有所減輕,治療有效,方劑不做調整,后患者堅持服用 2 個療程后,癥狀基本消失。囑定期復查, 不適隨診。隨訪 1 年病情未反復。
RA 常常反復發作,是一種以關節和關節周圍組織非化膿性炎癥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臨床上目前沒有特效的根治方法,中醫辨證施治是 本病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可給予舒筋通痹自擬經驗方治療 RA,能顯著減輕患者臨床癥 狀,調節其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縱觀全方,以 獨活寄生湯化裁,血瘀者佐以桃仁、紅花等予以祛瘀止痛,風寒濕邪痹阻者予以防風、細辛祛風除濕, 溫經通絡,辨證施治,見證擬方。方中仍以獨活為 君藥,并以防風、細辛祛風化濕、散寒止痛;秦艽祛 寒化濕,肉桂通絡止痛、入骨搜風為臣藥;杜仲、骨 碎補、川牛膝、淫羊藿、威靈仙、狗脊、伸筋草強壯筋 骨、補益肝腎,桃仁、紅花活血祛瘀共為佐藥;甘草 調和諸藥為使藥。眾多學者研究總結獨活寄生湯 治療 RA 的作用機制主要為以下四點:①抗炎鎮痛; ②免疫調節機制 ;③抑制 RA 滑膜炎;④骨保 護機制 。范莉等 [15] 研究發現獨活提取物有明顯 的抗炎作用,可顯著改善大鼠的足腫脹。巨鮮婷研究發現桑寄生有明顯的鎮痛、抗炎作用,效果與 阿司匹林相近。在動物實驗中吳廣文等 [17] 發現,獨 活寄生湯可通過調控 miR- 146a/- 155-NF- κB/p38 MAPK 信號通路,抑制關節炎癥反應。臨床上,張勇 等運用獨活寄生湯治療肝腎虧虛型類風濕關節 炎的臨床效果觀察,發現使用獨活寄生湯輔治肝腎 虧虛型RA 患者臨床效果顯著,有利于促進患者康 復。邊志強運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合獨活寄生湯 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發現,患者疼痛、肢體腫脹、晨間 關節僵硬等情況均有改善。閆俊等臨床上運用 活血通痹膏外用聯合 TDP 治療儀治療 RA 痰瘀痹 阻型,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患者關節腫脹、壓 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查閱文獻,以及結合臨床 上的用藥經驗,筆者認為中醫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效果明顯,值得推廣。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