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醫生
作者:韓永杰 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寶山第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每3個月檢測:足部檢查是糖尿病足護理的關鍵,有助于及時發現潛在問題。特別是高危足患者,即便不去醫院,利用基本的物品也可檢查是否有初期癥狀。
1、棉花捻成尖查觸覺。
先把棉花捻成尖,在腳背試1~2次,找找感覺,然后輕輕劃過腳底,看是否有感覺,檢查時要避開老繭和潰瘍處。若檢查10次,感到8次以上表示正常;1~7次表示減弱;完全沒有感覺表示缺失。
2、大頭針查痛覺。
用大頭針鈍端輕觸腳部皮膚,注意有無疼痛及程度。若感到難以忍受的疼表示過敏;有點疼、能忍受表示正常;有感覺但不疼或完全沒感覺表示減退或消失。
3、用玻璃杯查溫度覺
分別用盛冷水(5~10℃)和熱水(40~45℃)的玻璃杯接觸腳背皮膚,感受冷熱溫度。無明顯感覺及比較不出差異為溫度覺消失。
4、用手直接摸足背動脈查血管。
用手指輕觸腳背近腳踝處皮膚,尋找有無搏動及跳動強弱,可與正常人比較。若足背動脈容易摸到且跳動強烈表示正常;若摸不到或脈搏很細弱,表示供血不足,這種情況常提示足背動脈上端有大動脈血管狹窄或阻塞,糖尿病足隨時可能發生。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誘發糖尿病足最常見的誘因。
感覺運動神經病變和周圍自主神經病變聯合,成為糖尿病足潰瘍的重要病因。
神經病變的患者臨床表現各異:
★一部分患者表現為燒灼感、針刺感、麻木、疼痛甚至劇痛,夜間加重。
★另外一些患者則表現為無痛。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進展是隱匿的、緩慢的,往往容易被病人忽視而延誤診治。
癥狀的缺乏絕不意味著不發生足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都應定期進行神經病變方面的檢查。作為患者,如何認識到神經病變的癥狀非常重要。
美國專家特伊博士在糖尿病專業網站上撰文,告訴患者如何識別足部神經病變。
1、注意是否感覺缺失?
2、經常腳痛不可忽視。
3、腳部肌肉是否感覺虛弱。
4、時刻注意皮膚和腳趾甲的變化。
可以嘗試著用鉛筆或鋼筆輕輕按你的腳(腳背和腳跟),看看你是否能感覺到它,更好的是閉上眼睛并請親友去做。感覺/振動的喪失通常始于腳趾并緩慢地向上擴展到腳部并最終擴展到腿部。平時一些偶爾的腳部不適或痙攣可能是完全正常的,特別是在長時間穿著新鞋后,但持續的灼痛或奇怪的間歇性電痛無緣無故是足部神經病的早期征兆,神經性疼痛在夜間通常會惡化。有時疼痛會因神經病變而變得敏感,用毯子覆蓋你的腳是難以忍受的這種情況稱為靜息痛。如果步行變得越來越困難,或者你行走起來很不穩定,那么這可能是由于神經病變引起的早期運動神經損傷的征兆。走路時許多絆腳和失去平衡也是常見的神經性癥狀。試著墊著腳站立10秒,如果你不能這樣做,那么這可能表明存在問題。您可能還會注意到腳部不自主抽搐和肌肉張力喪失。腦卒中(中風)也可導致足部肌肉無力,癱瘓和感覺喪失,但癥狀通常是突然發作并伴有其他一些癥狀和體征,而神經病變通常是漸進的。對腳部自主神經的高級損傷可能會導致您出汗減少,因此皮膚(干燥,鱗屑和/或片狀)和腳趾甲(變脆)會有較少的水分。你可能會注意到你的腳趾甲開始變化,看起來像真菌感染。如果伴有由糖尿病引起的動脈疾病,由于血液循環不暢,小腿皮膚會變成深褐色。
除了顏色變化外,皮膚的質地可能會發生變化,通常看起來比以前更光滑,更有光澤。
如果有以上四個癥狀,請盡快去醫院進行正規檢查。
通常醫生會安排以下4項檢查中,如果任1項異常則診斷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A踝反射異常(或踝反射正常,膝反射異常)
B針刺痛覺異常
C振動覺異常
D壓力覺異常
所以每日的足部檢查需持之以恒,每日重點查看足底、趾間及足部變型部位,檢查是否有擦傷、水皰、鄆裂等各種損傷,同時觀察腳部膚色是否變暗、趾甲是否變形、有無局部的潰瘍、感染等。如果出現上述情況,都可能是足部病變的提醒信號,一定要前往醫院正確處理傷口,不可擅自處理。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