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云醫
作者:李雪莉北京市和平里醫院
一、概述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頭號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數多于任何其他原因。常見的心血管急癥多指冠心病、急性心力衰竭、致命性心律失常等,發病急驟,進展迅速,公眾應提高識別早期癥狀的能力并掌握早期救助技能,避免錯過最佳搶救時機,提高搶救成功率。
1.冠心病 是指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栓塞、痙攣和先天性畸形等而使管腔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冠心病的表現形式包括,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臟性猝死等。
2.急性心力衰竭 是指發生在原發性心臟病或非心臟病基礎上的急性血流動力學異常,是以突發呼吸困難、胸悶憋氣為表現的臨床綜合征。
3.心律失常 是因心臟起搏和傳導功能紊亂而發生的心臟節律、頻率或激動順序異常,主要表現為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心律不齊或心搏驟停。在短時間內迅速惡化而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稱為致命性心律失常。
二、發病機制
1.冠心病 供應心臟能量的冠狀動脈分為左、右兩支,當有動脈粥樣硬化累及時可發生血管狹窄或閉塞,導致血流減少或中斷而引起缺血、缺氧。大多數穩定型心絞痛是由于運動、情緒激動等造成心肌需氧量短暫增加而發病,稱為“需氧增加性心肌缺血”。大多數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型心絞痛是由于冠狀動脈血管痙攣或狹窄,使心肌供氧明顯減少而發病,稱之為“供氧減少性心肌缺血”。
2. 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又稱急性心功能不全,簡稱急性心衰)是由于急性心肌損害,心排血量減少,導致肺靜脈壓增高和肺淤血而引起,表現為急性肺水腫。非心源性急性心衰由于高心排血量狀態.急性肺靜脈壓顯著增高,也表現為急性肺水腫。
3.心律失常 心臟具自律性.竇房結為最高節律點,正常的竇性心律頻率為60.次/分,當心臟自律性發生異常時可引起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或心臟停搏,某些致病因素,(如缺血、炎癥)使心肌形成異位節律點,引起傳導途徑異常或傳導延遲、折返激動等造成心房顫動、傳導阻滯等心律失常。
三、評估
(一)高危人群
1.人群特點 冠心病多發生于40歲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女性常在絕經期后發病率升高。發病率有很大的地域差異,近些年發病有年輕化趨勢。
2.危險因素 高血壓病、高脂血癥、糖尿病、吸煙等。
3.常見誘因 勞累、寒冷、情緒波動等。
(二)癥狀特點
1.心絞痛
心絞痛的癥狀特點
胸部癥狀 突然發生的胸部疼痛,常有壓迫、憋悶和緊縮、滿脹感,常伴瀕死的恐懼感,多在 3~5 分鐘逐漸緩解。部分患者可無胸痛癥狀。
二、其他癥狀
(1) 胸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內側、背部,患者發病時可出現頸部、咽、牙、下頜腹部等疼痛及不適
(2)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可能表現出不典型的心臟病發作癥狀。這些癥狀表現包括咽喉部緊縮感、牙痛、燒心感或消化不良
(3)后背、下頷、頸部或肩部有不適感
(4)呼吸困難
(5)惡心或嘔吐。突發時伴有出冷汗或頭暈目眩
緩解方式
(1)、安靜休息
(2)、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果患者自己攜帶硝酸甘油,并曾經服用過,可以協助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如有效緩解可協助診斷)
(2)不穩定型心絞痛 心絞痛疼痛程度重,持續時間長,一日內或數日反復發作,休息或服藥效果不佳。
3.急性心肌梗死 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病情惡化,胸痛、胸部不適加重,可有出汗、無力、面色灰白、口唇發紺、氣促、暈厥等表現。最嚴重的情況是發病早期易發生心搏驟停。
4.心律失常 發作時患者感覺心悸,檢查時心率過快、過慢或節律不齊,部分患者表現為黑朦或暈厥,嚴重時可誘發或加重心衰。
(以上內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