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醫生
風濕熱發病率、復發率高,首先了解什么是風濕熱?風濕熱是由于A 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后發生的一種全身結締組織病。本病常侵犯關節、心臟、皮膚,也可累及神經及其他臟器。7? 16歲學齡兒童發病較多見,多發于冬春陰雨潮濕季節。
一 、 病因
鏈球菌感染是誘發風濕熱的病因。有研究者提出病毒可能是風濕性心瓣膜病和風濕熱的病因,也可能是細菌與病毒協同作用。
二 、 臨床表現
1.前驅癥狀發病前2~5周 ,常有咽喉炎等上呼吸道鏈球菌感染的臨床表現,如發熱、咽喉痛、頌下淋巴結腫大、咳嗽等癥狀。
2.關節炎約占病例的66 % ,關節痛占56%。典型的關節炎呈游走性、多發性、同時侵犯數個大關節,以膝、踝 、肘 、腕、肩關節較常見。急性發作時受累關節表現為紅腫、灼熱、疼痛和壓痛,活動受限制。
3.主訴心悸、氣短、心前區不適。
4.環形紅斑發生率在3% 以下。為淡紅色、環形、中央蒼白,多分布在軀干、肢體的近端,時隱時現,大小不一,壓之褪色,不癢。
5.舞蹈病多發生在兒童,在風濕熱的后期出現。為一種無目的、不自主的軀干或肢體的動作。
三、 護理治療措施
1.加強飲食護理,給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食品。有心力衰竭者適當地限制鹽和水,少量多餐,詳細記錄出入水量,并保持大便通暢。
2.關節炎的護理關節痛時,可令病人保持舒適的體位,避免患肢受壓,移動肢體時動作輕柔。做好皮膚護理。
3.心理護理關心愛護病人,耐心解釋各項檢查、治療、護理措施的意義,爭取合作。及時解除病人的各種不適感,如發熱、出汗、疼痛等,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
藥物治療:
抗風濕治療首選藥物為非甾體類抗炎藥,常用阿司匹林,劑量4?6g,每天3~4次口服。對心臟炎一般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常用潑尼松30?40mg/d,分 3?4 次口服,待病情穩定后逐漸減量至10~15mg/d,維持治療。
病情嚴重者可靜脈滴注地塞米松5?10mg/d 或氫化可的松200mg/d,待病情穩定后,改為口服激素治療。單純關節炎療程為6~8 周 ,心臟炎的療程最短。
四、健康教育
1. 注意衛生,居室要通風、防潮、保暖,尤其對人口較集中的場所應尤為注意,以避免鏈球菌的傳播。
2 . 要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3. 對咽喉部鏈球菌感染情況應積極控制。
4 . 預防風濕熱復發,首選卡星青霉素120萬單位/月,肌注。如有青霉素過敏可用紅霉素或磺胺嘧啶,但需要注意血象,防止白細胞減少癥發生。兒童病人最少預防治療至18歲,成人病人預防治療不少于5 年。
5 . 局部病灶處理:對慢性扁桃體炎或咽喉炎應積極處理,如藥物治療無效,可考慮手術摘除,但術前要無風濕活動,要進行青霉素預防性治療。
想要了解更多,請關注@風濕醫生劉燊仡
歡迎積極留言,評論......
#健康科普排位賽#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