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醫生
甲型病毒性肝炎又稱為甲肝,是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損害肝臟,并且臨床上以食欲減退、厭油、肝功能異常等為主要表現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甲型肝炎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消化道傳播,被病毒污染的水源或食物均可引起暴發流行,日常接觸多為散發病例。
甲型肝炎的傳染性是比較強的,以急性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感染過甲型肝炎病毒的人群、未接種甲肝疫苗的人群以及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在內的,抗-HAV陰性的人群普遍容易感染。甲型肝炎的流行情況與衛生習慣、居住條件和社會發達程度息息相關。我國目前感染多發生于青少年及幼兒時期,無明顯高發季節。
甲型肝炎屬偶發疾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衛生條件差的發展中國家發病率較高,經濟轉型和衛生條件中等的地區發病率居中,衛生條件較好的發達國家發病率較低。
相關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自2004~2015年,我國甲肝的平均發病率約為3.62/10萬,2015年甲肝發病風險約為2004年的0.23倍。總體來看,我國甲型肝炎發病風險較低,發病率呈下降趨勢,但在我國西部部分省份,幼兒甲肝發病風險仍較高,需要及時預防和相關的干預。
甲型肝炎多急性起病,引起急性肝炎,不會發展為慢性肝炎。根據是否有黃疸可分為急性黃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和急性無黃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黃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以鞏膜、皮膚等部位出現黃疸為特征性表現;除無黃疸外,急性無黃疸型甲肝的其他臨床表現與黃疸型相似。此外,在急性甲型肝炎基礎上發展為重型肝炎(肝衰竭),但此種情況較罕見。
甲型肝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糞-口途徑消化道傳播。飲用水源、食物、蔬菜、玩具等被甲肝病毒污染后可致流行。惡劣的環境衛生條件會使感染者糞便中排出的甲肝病毒進入飲水供應系統,進而造成感染,暴發流行常見于水源/食物污染。人與人接觸通常不會引起感染,但與感染者密切身體接觸則可能會受感染,輸血后甲型肝炎極罕見。在甲肝高發地區旅行或工作者、在幼兒園工作者、男同性戀者、與甲肝患者同住者、艾滋病毒陽性者、缺乏安全用水的人、吸食毒品者、甲肝患者的性伴侶、有凝血障礙者(如血友病患者)等,罹患甲肝的風險增高。
因此,凡存在缺乏安全用水、吸食毒品、與甲型肝炎患者共同生活、食用不當食物及飲用水,無明確不潔飲食史但共同生活者有人確診甲型肝炎等危險因素者,一旦持續幾天出現發熱、乏力、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時,應該盡快去醫院消化科或肝病科就診治療。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