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醫生
脂肪肝的飲食注意
1、飲食治療被大多數脂肪肝病人所應用,合理飲食也是預防和控制脂肪肝病情進展的重要措施。眾所周知,各種原因導致的人體攝取營養的失衡是引起脂肪肝的主要原因。過高的熱能攝入可使人的體重增加、脂肪合成增多,從而加速肝臟細胞脂肪變性;而當肝功能減弱,脂肪代謝能力下降,也會引起脂肪的累積引起脂肪肝;甚至過于限制營養的攝入同樣會引起脂肪肝,比如由于節食減肥引起的脂肪肝等。因此,應該制定并堅持合理的飲食制度,瘦肉、魚類、蛋清及新鮮蔬菜等富含親脂性物質的膳食,有助于促進肝內脂肪消退,高纖維類的食物有助于增加飽腹感及控制血糖和血脂,這對于因營養過剩引起的脂肪肝尤其重要。
2、脂肪肝的人要注意三大營養素的合理搭配,即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重視脂肪的質和量,糖類飲食應適量,限制單糖和雙糖的攝入。需要提醒的是,脂肪肝的人應以低脂飲食為宜,并且要以植物性脂肪為主,盡可能多吃一些單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菜籽油、茶油等),盡量少吃一些飽和脂肪酸(如豬油、牛油、羊油、黃油、奶油等),同時應限制膽固醇的攝入量,如動物內臟、腦髓、蛋黃、魚卵、魷魚等。在糖類攝入方面,應吃一些低糖類飲食,不能吃富含單糖和雙糖的食品,如高糖糕點、冰淇淋、干棗和糖果等。
3、脂肪肝的人應該堅決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應堅決戒酒。同時,當各類保健藥、營養藥等沒必要服用時就不要服用。三餐要規律,大力提倡少食多餐。因為過量的攝食、吃零食、夜食、間食以及過分追求高品位高熱量的食物必然會引起身體脂肪過度蓄積,引起肥胖并誘發脂肪肝。飲食方式無規律,如經常不吃早餐,或者三餐飽饑不均會擾亂身體的代謝動態,為肥胖和脂肪肝的發病提供條件。有研究表明,在一天能量攝取量相同的情況下,固定于晚間過多進食的方式比有規律地分3次進食更容易發胖。此外,進食速度過快者不易產生飽腹感,且難以消化,導致能量攝入過多及代謝吸收不充分等促發肥胖性脂肪肝。
4、對脂肪肝有益的高纖維類的食物有玉米麩、糙米、粗麥粉、硬果、豆類、香菇、海帶、木耳、鴨梨、魔芋等。同時,應注意充分合理飲水,一般地,成人每日需飲水2000ml,老年人1500ml,肥胖者因體內水分比正常人少15%~20%,故每日飲水量需2200ml~2700ml,平均每3小時攝入300ml~500ml;飲用水的最佳選擇是白開水、礦泉水、凈化水以及清淡的茶水等,切不可以各種飲料、牛奶、咖啡代替飲水。如果是營養過剩性脂肪肝的人,飯前20分鐘飲水,使胃有一定的飽脹感,可降低食欲、減少進食量,有助于減肥。
脂肪肝檢查注意
實驗室檢查:
1.血清酶學檢查
(1)ALT、AST:一般為輕度升高,達正常上限的2~3倍。酒精性脂肪肝的AST升高明顯,AST/ALT>2有診斷意義。非酒精性脂肪肝時則ALT/AST>1。ALT>130U,提示肝小葉脂肪浸潤明顯,ALT持續增高提示有脂肪性肉芽腫。
(2)γ-GT、ALP:酒精性脂肪肝時γ-GT升高較常見,ALP也可見升高,達正常上限的2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γ-GT可以升高。
(3)GST:可反映應激性肝損傷,較ALT更敏感。
(4)谷氨酸脫氫酶(GDH)、鳥氨酸氨甲酰轉移酶(DCT)。GDH為線粒體酶,主要在肝腺泡Ⅲ帶富有活性,DCT為尿素合成酶,參與轉甲基反應。脂肪肝時兩酶都升高。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其GDH/OCT>0.6。
(5)膽堿酯酶(CHE)、卵磷脂膽固醇酰基轉移酶(LCAT):80%脂肪肝血清CHE和LCAH升高,但低營養狀態的酒精性脂肪肝升高不明顯。CHE對鑒別肥胖性脂肪肝有一定意義。
2.血漿脂類?TG、FA、膽固醇、磷脂常升高,其中膽固醇升高顯著,常>13mmol/L。
3.色素排泄試驗?BSP、ICG排泄減少。在肥胖性和酒精性脂肪肝時,因為脂肪貯積多在肝腺泡Ⅲ帶,而色素處理也在此部位。肝臟脂肪貯積影響了肝細胞排泄色素的功能。排泄減少的程度與肝臟脂肪浸潤程度有關。
4.膽紅素?嚴重脂肪肝時可有血膽紅素升高,輕中度脂肪肝膽紅素多正常。
5. 血胰島素水平呈高反應延遲型,糖耐量曲線高峰上升,下降延遲。
6. 凝血酶原時間(PT)?非酒精性脂肪肝多正常,部分可延長。
7.血尿素氮、尿酸偶見升高。
其他輔助檢查:
1.B超檢查?彌漫性脂肪肝的超聲波圖像主要表現為回聲波衰減,按其衰減的程度,脂肪肝可分為3種:
(1)輕度脂肪肝:表現為近場回聲增強,遠場回聲衰減不明顯,肝內管狀結構仍可見。
(2)中度脂肪肝:前場回聲增強,后場回聲衰減,管狀結構模糊。
(3)重度脂肪肝:近場回聲顯著增強,遠場回聲明顯衰減,管狀結構不清,無法辨認。超聲對重度脂肪肝的靈敏度達95%。
2.CT檢查?脂肪肝CT圖像與實時超聲(US)圖像表現不同。CT診斷的準確性優于B超,主要表現為肝密度普遍或局限性降低,甚至低于脾及肝內血管密度,而相比之下,門靜脈內回聲增強,密度降低與脂肪化嚴重程度相一致。動態的CT變化可反映肝內脂肪浸潤的增減。彌漫性脂肪肝在CT上表現為肝的密度普遍低于脾臟和肝內血管密度;重度脂肪肝時,肝臟CT值可降至10Hu左右(正常肝的密度比脾臟高6~12Hu)。增強后CT掃描,脂肪肝的肝內血管造影顯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態、走向均無異常,有時血管可變細、變窄,但無推移、包繞現象,有助于鑒別肝癌與脂肪肝內的灶性非累及區(正常“肝島”)。
3.MRI檢查?一般認為其價值較US和CT為小。脂肪肝的磁共振(MRI)表現為全肝、一葉或灶性脂肪浸潤,自旋回波(SE)序列和反轉恢復(IR)脈動序列的T1加權信號正常。短的IR序列和SE的T2加權像信號可稍高,但只顯示脂肪的質子像;脂肪浸潤區為高信號,肝內血管位置正常。近年有人用MRI測定肝組織脂肪含量。
4.肝活檢?是確診脂肪肝的重要方法,尤其對局限性脂肪肝。在B超引導下抽吸肝組織活檢遠較過去盲目肝穿刺法準確、安全。活檢的意義在于確定肝內是否存在脂肪浸潤,有無纖維化以及排除非創傷性檢查中難以鑒別的占位性病變,對于治療方案的選擇亦有指導價值。脂肪肝活體組織檢查的適應癥:
(1)局灶性脂肪肝或彌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島難以與惡性腫瘤區別,需要在B超引導下進行肝活檢。
(2)探明某些少見的脂肪性肝病的病因,如膽固醇酯貯積病、糖原累積病、Wilson病等。
(3)無癥狀性可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活檢是唯一的確診手段。
(4)戒酒和酒精性肝病或酒精性肝病有不能解釋的臨床或生化異常表現者,以及酒精性肝炎考慮皮質類固醇治療前需肝活檢排除活動性感染。
(5)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減少原有體重的10%后,肝功能酶學仍持續異常者,需肝活檢尋找其他原因。
(6)懷疑重癥肝炎系脂肪肝所致,需肝活檢明確診斷并了解其病因者。
(7)評估某些血清學指標以及B超、CT等影像學檢查診斷脂肪肝、纖維化的可靠性,需以肝活組織學改變作為金標準,并用以客觀評價某一治療方案對脂肪肝纖維化治療的確切效果。
(8)任何懷疑不是單純性肝細胞脂肪變或懷疑多種病因引起的脂肪肝或肝功能損害者,需通過肝活檢明確其具體病因或以何種病因為主。
1.合理膳食
每日三餐膳食要調配合理,做到粗細搭配營養平衡,足量的蛋白質能清除肝內脂肪。
2. 慎用藥物
任何藥物進入體內都要經過肝臟解毒,在選用藥物時更要慎重,謹防藥物的毒副作用,特別對肝臟有損害的藥物絕對不能用,避免進一步加重肝臟的損害。
3. 適當運動
每天堅持體育鍛煉,可視自己體質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如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等運動。要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逐步達到適當的運動量,以加強體內脂肪的消耗。
4.心情要開朗
不暴怒,少氣惱,注意勞逸結合等也是相當重要的。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