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醫生
骨關節炎是一種高發于中年以后的疾病,又稱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病和增生性關節炎等,其基本病理改變為多種致病因素引起的,進行性關節軟骨變性、破壞及喪失,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邊緣骨贅形成,由此引起一系列的癥狀和體征。
骨關節炎臨床癥狀以受累關節的疼痛、壓痛、骨性關節的隆起或肥大,活動時摩擦音,關節腫脹或積液,沉降功能障礙或畸形。關節疼痛常為最主要的癥狀,多隱匿發作、緩慢進展。
骨關節炎的5大癥狀,需盡早預防,嚴重可導致殘疾
1.關節彎曲
隨著骨關節炎的發生,關節可出現攣曲、不穩定、休息痛、負重時疼痛加重,由于關節表面吻合性差、肌肉痙攣和收縮、關節囊收縮以及骨刺等引起機械性閉鎖,可發生功能障礙。
2.疼痛
骨關節持續鈍痛、疼痛是該病的主要癥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多發生在活動以后。隨著病情進展,關節活動可因疼痛而受限,甚至休息時也可發生疼痛,睡眠時患者可能隱劇烈的疼痛而蘇醒。
3.畸形
手指骨關節的退行性病變表現在遠端指間關節結節,近端指間關節的結節較少發生,常被誤認為類風濕小結,除此之外的掌指關節很少累及,可引起遠端指間關節屈曲及偏斜畸形,部分發展較快的病人,可有急性紅腫疼痛表現。
4.僵硬
節靜止一段時間后,開始活動時感到僵硬,就像被粘住一般,稍活動后即可緩解,老年人比較常見,尤其是下體關節。
5.髖部疼痛
臨床表現主要為髖部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溝、大腿內側甚至膝部上方,開始于活動及負重時發生,隨著病情的進展,疼痛會轉為持續性,走路跛行,當病情發展嚴重時,髖關節屈曲內收,代償性腰椎前凸,此時可有嚴重的下背部疼痛,甚至不能行走,日常活動嚴重受限,甚至導致殘疾。
骨關節炎需要哪些檢查?2項檢查必做
1.影像
(1)關節X線片。可見軟組織腫脹、骨質疏松及病情進展后的關節面囊性變、侵襲性骨破壞、關節面模糊、關節間隙狹窄、關節融合及脫位。
(2)MRI檢查關節的MRI檢查對發現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早期關節病變很有幫助。
(3)CT檢查包括關節CT和胸部CT檢查。
(4)超聲關節超聲是簡易的無創性檢查,對于滑膜炎、關節積液以及關節破壞有鑒別意義。
2.化驗
(1)遺傳標記。
(2)一般檢查血、
、血沉、C-反應蛋白、生化(肝、腎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
(3)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抗環狀瓜氨酸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
如何預防反應性關節炎預防復發呢?
聊城市第二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醫師潘童表示:反應性關節炎是一種與感染密切相關的關節炎癥,那么預防復發的話,主要是加強日常生活的護理,要注意飲食的清潔衛生,避免食用一些生冷食品,也要避免吃一些海產品,以免造成腹痛,腹瀉或者過敏反應,加重病情的。
另外,盡量吃一些易消化清淡飲食和溫軟的食物,也要注意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但是生活要有規律,要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避免熬夜等,也要注意適當的運動,能夠增強機體抵抗力的,但是如果過度是有可能加重患者病情的,所以不要過于勞累。
反應性關節炎大多數患者預后還是良好的,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如果慢性反復發作,就有可能造成關節畸形或者演變為其他的關節炎,所以也要定期隨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有效的治療。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