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高天主治醫師
潰瘍口腔潰瘍,又稱為“口瘡”,是發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淺性潰瘍,大小可從米粒至黃豆大小、成圓形或卵圓形,潰瘍面為凹、周圍充血,可因刺激性食物引發疼痛,一般一至兩個星期可以自愈。口腔潰瘍誘因可能是局部創傷、精神緊張、食物、藥物、激素水平改變及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統性疾病、遺傳、免疫及微生物在口腔潰瘍的發生、發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口腔潰瘍在很大程度上與個人身體素質有關,因此要想完全避免其發生可能性不大,但如果盡量避免誘發因素,仍可降低發生率。具體措施是:1、注意口腔衛生,避免損傷口腔黏膜,避免辛辣性食物和局部刺激。2、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開朗,避免遇事著急。3、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疲勞。4、注意生活規律性和營養均衡性,養成一定排便習慣,防止便秘。健康教育1、每次進食后,可用食鹽水或生理鹽水漱口,也可用藥物漱口液,防止因食物殘渣加重繼發感染。2、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也非常關鍵。平時多吃水果、蔬菜補充豐富的維生素。3、適量補充維生素A、B。4、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煙、少喝酒、少食辛辣食物和過冷過熱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