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主任醫(yī)師
臨床表現與分期
從初始感染HIV到終末期是一個較為漫長復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的不同階段,與HIV相關的臨床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根據感染后臨床表現及癥狀、體征,HIV感染的全過程可分為急性期、無癥狀期和艾滋病期;但因為影響HIV感染臨床轉歸的主要因素有病毒、宿主免疫和遺傳背景等,所以在臨床上可表現為典型進展、快速進展和長期緩慢進展3種轉歸,出現的臨床表現也不同。
1.急性期:
通常發(fā)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部分感染者出現HIV病毒血癥和免疫系統(tǒng)急性損傷所產生的臨床表現。大多數患者臨床癥狀輕微,持續(xù)1~3周后緩解。臨床表現以發(fā)熱最為常見,可伴有咽痛、盜汗、惡心、嘔吐、腹瀉、皮疹、關節(jié)疼痛、淋巴結腫大及神經系統(tǒng)癥狀。
此期在血液中可檢出HIV RNA和p24抗原,而HIV抗體則在感染后2周左右出現。CD4+T淋巴細胞計數一過性減少,CD4+/CD8+T淋巴細胞比值亦可倒置。部分患者可有輕度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或肝功能異常。快速進展者在此期可能出現嚴重感染或者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癥狀體征及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