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醫生
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進行性退變和路易小體形成的病理變化,紋狀體區多巴胺遞質降低、多巴胺與乙酰膽堿遞質失平衡的生化改變1。
帕金森病患者臨床的癥狀:
l 運動癥狀,震顫、肌強直、動作遲緩、姿勢平衡障礙
l 非運動癥狀,睡眠障礙、睡眠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認知和精神障礙1。
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學狀況:PD的發病率存在性別差異,男性的發病率比女性高2、3。
帕金森病危險因素4:
l 年齡因素: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40歲以前發病較為少見,提示高齡與發病有關
l 環境因素:如接觸吡啶類衍生物的工業或農業毒素可能是病因之一
l 遺傳因素:研究發現遺傳基因與家族性PD有關,遺傳因素影響和決定了PD發生的易感性
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造成多巴胺能神經元中的多巴胺含量降低,多巴胺神經功能減弱,膽堿能神經功能占優勢,二者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從而產生了肌張力增高、震顫麻痹、認知功能障礙的現象5 6。
帕金森病四大主要體征7:
l 震顫:身體一個或多個部位非自主性、不受意識控制的不間斷擺動,通常表現為靜止性震顫,在睡眠時通常不出現,某些活動可觸發震顫幅度增加,如步行或緊張,通常在運動開始時消失,到達運動終點時再次出現,震顫部位往往在上肢遠端,可以是一個或幾個手指。
l 肌強直:PD患者的肌強直癥狀表現為促動肌和拮抗肌張力均增高,肌肉有堅硬感,關節被動運動時阻力增加,骨骼肌肉在收縮后難以放松。肌強直可貫穿整個病程,常始于患者身體一側逐漸向另一側發展,最終表現為全身肌肉僵硬8。
l 運動遲緩:運動遲緩包括運動行為的三個方面,即行動緩慢、運動不能和運動功能減退。目前認為運動遲緩主要是由于患者難以計劃、執行運動,難以完成序列和同時任務所致,并受肌力減退、震顫、僵硬強直、運動變異性增大和認知功能障礙等因素的影響9。
l 平衡障礙:平衡障礙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見的表現之一,患者站立時姿勢異常,平衡能力下降,易導致跌倒10 11。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等.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四版)[J].中華神經科雜志,2020,53(12):973-986.
2.Dorsey ER, et al. The Emerging Evidence of the Parkinson PandemicJ Parkinsons Dis. 2018;8(s1):S3-S8.
3.Bloem BR, et al. Parkinson’s disease.Lancet. 2021 Jun 12;397(10291):2284-2303.
4.中華醫學會等. 帕金森病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 [J] .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0,19 (1): 5-17.
5.陳宗元等.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學、發病機制及藥物的研究進展[J].海峽藥學,2018,30(3):48-50.
6.Parkinson"s disease_ A hopeful future - Porterhouse Medical.https://www.porterhousemedical.com/news/parkinsons-disease-a-hopeful-future/
7.雷靜.帕金森病震顫研究進展[J].延安大學學報( 醫學科學版),2021,19(4):1-7.
8.李宇璇等.帕金森病肌強直量化評估方法的研究進展[J].浙江醫學,2021,43(11):1251-1254.
9.蔣頂等.帕金森病患者運動遲緩癥狀的定量評估[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8,15(2):95-101.
10.楊長貴等.平衡訓練系統對帕金森病平衡障礙和跌倒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8,17(24):2646-2649.
11.宋曉萌等.帕金森病患者跌倒相關因素的研究進展[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20,33(1):69-72.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